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3节(1 / 2)





  就算高新技术研究院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那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爬得更高、走的更远, 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并非所有人都有挑战自己的野心。

  可对于年轻学者,尤其是各高校刚毕业或者是马上就要毕业的博士来说, 高新技术研究院提供的待遇就好多了。

  最难能可贵的是, 这些人的科研积极性还没有被现实耗尽、他们还没有被现实打垮,他们还梦想着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已知、改变现状、改变世界。

  高新技术研究院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高新科技》一经发表,立马在各地高校引发了轩然大波。

  因为可控核聚变在国内依旧属于重点保密项目的缘故,所以国内很多从事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博士、年轻讲师甚至是副教授、教授们, 对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依旧停留在理论上,准确地说, 是被理论问题卡到了研究门槛外。

  这些人是最快动摇的, 原先就想挤到卫添喜的团队去搞研究了, 但卫添喜明面上的研究只针对数学领域,可控核聚变都是她亲自操刀做的,根本不同对口专业的研究人员搞合作,这些人只能看着卫添喜与科工院把国内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推向世界最顶尖,然后他们自个儿继续原地踏步。

  现在卫添喜开放了合作的渠道,这些人怎会不抓住?

  不仅国内搞可控核聚变研究的那些高校毕业的博士生投了简历,西南物理研究所和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一些研究院也投了,这些人的想法大致相仿,他们不想按部就班地守着现在的那些成果混日子,还想朝着更高更远的地方去看看。

  其次便是计算材料研究领域。

  在计算材料研究领域,国际学术圈内有一句话,“世界水平看华国,华国水平看中山,中山水平看水木”,而‘水木’这俩字,并不是指水木大学,指的是在水木大学任职的卫添喜。

  现如今尼森毕业,如果非要在学术界再找一个计算材料学比较厉害的山头的话,那尼森算是勉勉强强把隆德大学的计算材料水平提到了国际水平。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全世界最顶尖的计算材料实验室在华国中山大学,君不见尼森回到瑞典之后,发表论文的速度明显下降了许多吗?

  而且尼森发表的那些论文,拿的数据都是当初在华国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做的,他返回瑞典之后,并没有做出什么新成果来。

  事实证明,尼森心里苦,就好比吃了黄连酱一样苦。

  隆德大学的实力确实不错,甚至说,它的综合实力比水木大学和中山大学都要强,但若要比计算材料学,全世界各大高校的水平都稳在了及格线上下,唯有华国水木大学和中山大学一马当先。

  全世界的学者想要做计算材料学领域的高端实验,都需要去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预约。

  尼森自认为自己同计算材料研究所的关系很好,哪怕他回到隆德大学任教之后,依旧可以在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做实验,毕竟这么多年的交情摆在那儿,可打脸的事情发生了。

  高新技术研究院几乎承包了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的全部设备,别说尼森想要预约设备做实验了,就算是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系的教授们想做实验,都得瞅高新技术研究院实验空档的时候去做。

  尼森还从计算材料研究所的熟人中得知一个消息:计算材料研究所的所有实验安排,都必须严格按照优先级序来。

  所谓的优先级序便是——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华国一般高校> 外国高校。

  得知这个真相的尼森差点哭着出来。

  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不给做实验,他就没办法验证自己的理论与构想,论文自然就写不出来。

  最重要的,计算材料研究所代表着一个新兴的材料领域,甚至说,计算材料研究所的技术可以带动一个国家材料领域的发展,华国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计算材料学发展起来之后,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贯作风,华国很快就把这个产业推向了鼎盛阶段,而悲剧的是,在瑞典,计算材料学的萌芽都是他亲手种下的,想要往前推一步,难于推山。

  在隆德大学工作了两个月,尼森的心态崩了个彻彻底底,他每天都会怀疑上百遍,他这究竟算不算是浪费生命?

  甚至尼森有时候还会想,如果他当初留在水木大学或者是中山大学的话,现在的科研成果肯定能做出更多来,借着华国振兴航空航天领域的机会,说不定他现在都能冲一下国际大奖了,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回隆德大学。

  在华国时的研究速度无限催化了他的科研野心,他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走在学术领域前沿、只要自己要做实验,那所有科研人员都要给自己让路的那种快感,现在突然将他的优势摧毁殆尽,尼森接受不了这个状态。

  在水木大学读硕读博的经历扩大了他的野心,隆德大学却没有为他提供与之匹配的平台。

  尼森发现,他有些想念京城的烤鸭了,那是一道令人魂牵梦萦的美味,就如同水木大学里那梧桐树下的树荫一样让他怀念。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高新科技》上发布的消息传到了隆德大学。

  尼森看到《高新科技》的招聘启事,几乎是下意识地做出了决定,他要回华夏去做科研。他们家在瑞典也算是小有积蓄,在京城买套房根本不算问题,更别提高新技术研究院还给解决住房问题。

  至于高新技术研究院开出的另外一个条件——解决配偶工作,尼森想了想,单身多年的他哪有配偶?妹妹倒是有一个,他想同高新技术研究院商量一下,把那个工作机会让给他妹妹,然后兄妹二人带着年迈的父母一起迁往京城。

  当这个想法占了上风的时候,尼森想了很多,甚至他都已经做好了要求被拒绝的准备。

  就算高新技术研究院拒绝了他的请求,那也无所谓,他妹妹可以留在水木大学念个硕士,把工作机会让给他母亲也好,他母亲跟着他学过一段时间的汉语,能同他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了,她母亲可以去华国首都外国语大学试试,他知道,华国首都外国语大学是有瑞典语这个专业的。

  至于他父亲,尼森觉得他父亲那么爱吃,或许可以去华国京城学学当地的厨艺,在水木大学旁边摆个煎饼果子摊。

  尼森打定主意后,便把自己的打算同父母说了,他父母原本就挺向往书中描述过的那个遍地都是黄金的华国,只是因为这一世纪前半叶的华国太惨了,沦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山河破碎,经济倒退,变得狼藉一片,这才打消了去华国旅行的想法。

  如今尼森在华夏待了这么多年,回到瑞典之后,对华国赞不绝口,逐渐打消了老两口的顾虑,老两口为了自己儿子考虑,决定一同迁往华国。

  只不过尼森得先去华国打点好,找到落脚的地方,然后再回瑞典办理移民的手续。

  ……

  得知尼森要返回华夏继续做科研,卫添喜挺高兴的,在征求了尼森的意见之后,她便同水木大学材料系打了一声招呼,将尼森安插到了材料系中。

  尼森想得很清楚,从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的优先级序来看,高新技术研究院才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地方,去中山大学固然可以搏一个计算材料研究所副所长的职称,但是前景却受限了。

  尼森看得很通透,只要卫添喜在的地方,那就是计算材料学的学术圈中央,他只需要抱紧金大腿不撒手就好。

  卫添喜最近一直都在考虑同国际社会上的科学家们进行合作航空航天项目的门槛问题,如今见到尼森,她想到尼森既会瑞典语,还会英语,汉语也说的特别溜,决定以尼森为标准,给外国友人们制定一个汉语四六级考试。

  至于考试内容,就按照前世英语考试惯常用的方法设定好了。

  听、说、书友群

  第172章

  名义上附属于水木大学的高新技术研究院将招聘时间公布在了《高新科技》上, 新年元月的上旬全部都是招聘时间, 想要加入高新技术研究院的人都可以在元月上旬投递简历,然后参加招聘考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