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1节(1 / 2)





  发电机组研究所整天都昼夜不分地爆肝忙碌,依旧被核工程研究所的那些老教授嫌弃速度慢、效率低,发电机组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被气得呕血,但也无话可说。

  如果发电机组研究所能够找点确定磁流体发电机组的研发计划,早点同蓉城电子科技大学、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手,你把磁流体发电机组肯定早就落成了,说不定还能比核工程研究所更早一些呢!哪至于被核工程研究所的一群老骨头冷嘲热讽?

  好在磁流体发电机组已经进入最后的检测阶段,不然发电机组研究所的所长真担心核工程研究所的那些不讲理的老教授会同总管科工院的大领导告一状。

  有两个问题摆在了所有参与可控核聚变的人员面前,可控核聚变发电站的选址问题以及可控核聚变点火时的控制设备问题。

  在可控核聚变的研发过程中,所有模拟实验都是通过科工院那台残破老旧的超级计算机完成的,可模拟实验与真正的点火不一样,模拟实验允许两秒之内的误差存在,但真正的点火试验却需要将时间误差约束在003毫秒之内,那台老旧残破的超级计算机根本不可能完成,指不定它什么时候来一个卡顿,实验就凉凉了。

  进行核试验的氚粒子极为稀少,一次都浪费不得,虽说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提出的中子增倍与液态锂挥手氚粒子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但谁愿意浪费?

  那浪费的不仅仅是氚粒子,还浪费了这么多人的时间与心血,同时,如果点火试验无法在三次之中顺利完成,那对于所有研究人员的士气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打击。

  面对这样的情况,原本决定亲自去参与可控核聚变发电站选址的卫添喜临时更改了行程,她把超级计算机的更新迭代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

  ……

  早先卫添喜不在的时候,超级计算机更新迭代计划被迫搁浅,后来卫添喜归国,科工院有心去请卫添喜回来重启超级计算机的更新迭代工作,可是他们没有那个脸,毕竟当初卫添喜被舆论纠缠的时候,他们没有替卫添喜说过一句话,反倒是十分不讲情面地同卫添喜划清楚界限。

  如今卫添喜主动提出要重启超级计算机的更新迭代工作,科工院超算研究所的所长以及一大群科研人员自然是十分欢迎的,不用卫添喜说,他们主动就把原先卫添喜待过的那间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自发地把一摞又一摞的研究进度报告放到了卫添喜的办公桌上。

  等卫添喜把那些报告挨份看完时,她 感觉有点心累……与当初做好的超级计算机更新迭代计划相比,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超级计算机更新迭代项目可以说是没有取得丁点儿突破性成果,一直都在原地踏步。

  不得已之下,卫添喜只能重新规划。

  她直接同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蓉城电子科技大学、长安电子科举大学达成了合作关系,将硬件设备的更新工作全部委托给这三所高校她又联合水木大学计算机系、电子信息系、京城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京城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许多科研人员一起,对标完成超级计算机的运算系统、操作系统的更新优化。

  ……

  科工院的事情已经够卫添喜喝一壶了,水木大学数学系的系主任还给卫添喜找了一件事情。

  鉴于《应用数学》的挂科率奇高、不管是上学期末的第一次考试还是这学期开始时的补考,通过考试的人都不足一半,数学系的系主任头痛无比,前脚才签了让这些挂科的学生来年再学一遍的文件,后脚就找了许多数学系的教授去商讨数学系教学改革的事情。

  与其说是数学系的教学改革,不如说是针对卫添喜所开设那门《应用数学》的教学改革,数学系系主任深深地担忧,如果按照卫添喜现在的步调搞下去,怕是水木大学数学系的学生会有一半都无法顺利毕业。

  这可不行啊!

  系主任自个儿琢磨出一个想法来,他准备安排一个副教授同卫添喜搭班上课,课堂内容主要由卫添喜来讲,课后作业的答疑以及考试试卷的命制、批改都由那个副教授来做。

  这个建议一经提出,立马得到许多人的赞同。

  数学系系主任又问,“那你们谁愿意同卫教授搭班上课啊?”

  这时候,同卫添喜最熟的许建民教授开口了,他说,“卫教授讲的那些东西都不算难,但是特别灵活,也特别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我年纪大了,有心帮系里分担一下压力,但没有那个力气,也怕自己跟不上卫教授的思路,万一人家给学生讲明白了,我自己还没琢磨明白,学生问课后作业该怎么做的时候,我却一问三不知,那不就丢脸了么?所以我就不同大家抢了,把这宝贵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吧!”

  其他人一听许建民教授这话,立马就反应过来了。

  上学期末考试的时候,就有监考老师同卫添喜提过挂科率太高会造成教学事故的问题,可卫添喜怎么说的?人家根本不在乎这些,只在乎自己的学生有没有学到真本事,人家还说了,绝对不会放任何一个滥竽充数的学生通过考试,不然就是打她的脸。

  现在让他们去给那些成绩不怎么样的学生开后门,这不就是打卫添喜的脸去了么?

  为了帮助那些学生顺利毕业而得罪卫添喜,这值得吗?答案自然是不值得。

  要知道卫添喜可是许多国际数学刊物的审稿人,而他们都指望着在那些国际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来评职称、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呢,万一他们的做饭把卫添喜给惹不高兴了,卫添喜给他们穿个小鞋,那他们的学术生涯不就毁了么?

  想明白这其中的利害之处后,原先那些赞同数学系系主任观点的人全都噤了声,同许建民资历差不多的好几个老教授纷纷表示,自个儿年纪大了,做好自己手中的研究就可以,还是把这种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吧!

  可问题是那些年轻人一点都不想要这个机会啊,他们也顾不上资历辈分的问题了,赶紧说,他们好年轻,不敢抢占这么好的机会,就由数学系的骨干教授们来同卫教授搭档上课吧,他们跟着学一学,过几年轮到他们搭班上课的时候,他们再上。

  别以为年轻人就是省油的灯,他们肚子里的花花肠子可多了,等这些老教授同卫添喜磨合好之后,甭管是数学系接受了卫添喜那惨无人道的教学方式,还是卫添喜接受了数学系的安排,轮到他们同卫添喜配合的时候,都不会闹出矛盾来了。就算卫添喜会给人穿小鞋,那也绝对穿不到他们脚上。

  数学系的系主任看着年纪大的一撮人和年纪小的一撮人互相虚伪地踢皮球,心累无比,可让他辞退卫添喜,他哪有那个能耐?

  第112章

  卫添喜在水木大学的做法, 其实是相当有争议的。

  有些老教授欣赏卫添喜那严谨的治学态度, 自然能够接受卫添喜这种严谨到几乎接近严苛的要求, 但有些人就不这么想, 他们认为, 作为一个大学老师, 只要把自己该讲的东西讲完讲到位就好了,考察学生的时候也应当从难到易设置一个考察梯度, 只要学生能够满足该梯度的及格要求就可以拿到学分,而不是非要像卫添喜这样拿高标准要求学生。

  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卫添喜这样做是吃力不讨好, 毕竟人与人的追求不同, 同样是考入水木大学数学系的学生, 有些人的目的是成为数学家,有些人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有些人选择在大学学数学只是因为误解了这个专业,以为学数学之后便可以出来当数学老师, 还有些人压根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学数学。

  不过别人怎么看她, 卫添喜本人并不在乎。

  数学系内的小会成功便成年纪较大的一群教授与年纪较小的一群讲师的辩论,双方互相推脱,都不想去触碰卫添喜的霉头, 数学系的系主任见情况是这样,大概再讨论两小时都不会有结果,索性就散会了。

  经此一会, 数学系的系主任对卫添喜在数学界的江湖地位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且不谈外面的人怎么看卫添喜, 水木大学数学系的这些人是不敢同卫添喜唱反调的。

  ……

  超级计算机的更新迭代工作从国庆前后开始,一直进行到十二月初,才堪堪完成。

  更鞋迭代过后的超级计算机不论是外观还是性能,都甩出原先不知道多少倍,因为科工院核工程研究所那些老科学家将可控核聚变发电站的选址定在北河省始皇岛,所以更新迭代后的超级计算机在经过测试检验阶段之后,便直接运往始皇岛。

  预计点火日期定在了新年那天,万象更新,一切伊始。

  卫添喜把科工院的事情做完,连忙赶回水木大学,数学系这一学期给她安排的课程,她还没有上呢,得抓紧时间补回来。

  然而她却被数学系的系主任告知,数学系调整了所有老师的教学计划,把她代的那两门系内数学课调整成为一门系内数学课,一门校内数学课。

  系内数学课是《应用数学》,校内数学课是面对所有研究生开设的《近代数学基础》。

  “《近代数学基础》?什么时候决定开设这门课的?”卫添喜不解,她也就是在最近三个月内没有常常往水木大学跑,怎么校内就新增了一门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