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5节(1 / 2)





  有人看到了卫家七个兄弟的光明前途,有心思把自家闺女或者自己亲戚家的闺女介绍过来,就旁敲侧击地问卫老太,“你家七个孙子年纪都不小了,是时候相看对象了,卫老太你对孙媳妇有什么要求吗?手脚麻利、做事踏实的要不?”

  卫老太人老成精,这些人心里的弯弯绕绕她怎么会不知道,不过自家儿孙前途一片光明,指不定找一个多么优秀的姑娘呢,她才不会瞎做主。

  可嫌弃归嫌弃,这些得罪人的话还不能明说,卫老太便绞尽脑汁地琢磨了一个法子堵上那些人的嘴。

  卫老太说,“现在的年轻人不都讲究个共同语言和自由恋爱么?我家那些兔崽子的主,我哪敢做?还是由着他们的喜好来吧!我想年轻人肯定想找一个聊得来的,说不定是去大学找呢!能考到同一个大学里,凑在一块儿也有话说,两个人若是文化水平相差太大,那整天都找不到共同语言,甭管做啥都是鸡同鸭讲,日子哪能过到一块儿去?”

  那些看上卫家七兄弟有意结亲的人呢都被卫老太的这个借口堵得无话可说。

  自家闺女倒也不差,好歹考上大专了,可和人家卫家七个精干利索的小伙子相比,那个破学校根本就拿不出手。

  当然,也有人背地里说,卫老太眼界太高,自家发达了就看不上这些老邻居。

  可问题是,卫老太会在乎别人怎么说吗?

  如果她在乎,当初头道沟那些说酸话的人早就把她给酸死了,她哪能越活越年轻,到六十大几岁都走路带着风。

  原先卫老太的身体素质并不怎么好,一身暗伤老伤,可是卫添喜变着法儿给卫老太调理了这么多年,老太太成功地实现了逆生长。

  同卫添喜刚出生的那段时间相比,卫老太的身体素质好了不少,脸上吃出肉来,皱纹都浅了许多。

  在军属院嘚瑟完之后,卫老太觉得意犹未尽,回家就给头道沟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依旧是徐大棍,卫老太人逢喜事精神爽,连带着对徐大棍都不那么讨厌了,她让徐大棍把孙二英喊来,好好地同孙二英秀了一把自家孙子孙女的能耐。

  孙二英家的孙子叶明天也参加高考了,不过他没有人带着复习,只考上一个大专,若是搁在旁人身上,觉得自家孙子被别人家孙子比下去,心里肯定会不舒服,但孙二英没有,她发自内心地替卫老太高兴,猛猛地拍了卫老太的马屁,直把卫老太捧了个心情舒畅。

  孙二英同卫老太说,“姐,你这一走十多年,怎么不说回咱头道沟来看看?咱头道沟这些年变化可大了,供销社都开到村里来了,想买啥根本不用跑县城,村里有六七户人家都买上自行车了。你说这变化大不大?”

  卫老太话都没过脑子,直接秀了回去,“啊?咱们那么大的一个村,才六七户人家买上了自行车?我们家都四五辆自行车了,现在也没啥人骑,就停在那儿落灰呢!哎,真是糟蹋东西。”

  “不过小年轻们就是会享受,我们家不是在肥皂厂中入了技术股么?就是你上次同我说过贼好用的那‘军中绿花’肥皂。肥皂厂买了几辆四处配货的车,我家那八个兔崽子全都学会开车了,现在去蓉城蹬自行车也就一个半小时,他们非要开车去,你说懒不懒?”

  孙二英:“???”

  饶是孙二英心态好,这会儿都酸成了柠檬精,“姐,你该不会是唬我呢吧!自行车那么贵,就你那抠抠索索的劲儿,舍得留它们落灰?”

  “这有啥好唬你的,咱姐妹俩这么多年没见面了,你同生产队上请个假,开一份走亲戚的介绍信,带上你们家老叶和孩子,来蓉城转一圈儿呗!你去火车站直接买到蓉城的票,坐上一天一.夜的火车就到了,买好票之后给我打个电话,我让东征开车去接你们。”

  “对了,二英,你年纪也不小了,可别为了省那么点儿钱就买硬座,那座位硬邦邦的,实在糟践人的身子,你买卧铺票去,人少还干净,晚上也能睡觉,躺一天就到了。”

  孙二英:“……”

  她突然觉得电话那头的老姐姐格外的陌生,这还是当初那个连煮面的面汤都舍不得倒掉的卫老太吗?

  憋了好一会儿,就在卫老太疑心是不是电话线出了问题的时候,孙二英总算憋出一句话来,“姐,你这日子可真是越过越好了,我会带孩子过去的,但卧铺票就算了,我们家叶子想买个自行车,这都攒了好些年票了,还是买不起……”

  卫老太傻眼,“这都十几过去年了,你们家还没攒够一辆买自行车的钱?二英,你是怎么管家的,我家房子都买好几套了,清一水儿的小联排,你知道的,我家孙子多,得多买点房子,不然娶了孙媳妇都没地方住。”

  “哎,你赶紧带叶子他们过来转转吧,要不直接留这边得了,我们这儿肥皂厂的老娘们一年挣的钱都够买好几辆自行车了,你们这些年究竟都干啥了?就这还好意思和我说你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二英啊,人的目光得长远一点,不能太容易满足,我听了都替你急。”卫老太语重心长地劝。

  孙二英挂断电话之后,当机立断,逼着叶子去林场请了假,第二天就买上了去蓉城的火车票,全家人去蓉城长见识。

  对于卫老太说的话,孙二英只信了七分,不过就算卫老太说的话有七分真,那也足够她羡慕到全身冒酸气了。

  第65章

  孙二英原本计划是全家人都去的, 可叶老头放心不下自家地头的那些庄稼, 他不准备跟着去,叶子是卫老太亲自点名要去蓉城长长见识的,不能不带, 宝贝乖孙叶明天马上就要去念大学, 可是还没有出过远门,孙二英也打算带着出去见见世面, 那么问题来了?

  谁留下来给叶老头做饭?

  把叶明天他妈留下来吗?

  孙二英觉得不现实,没道理全家都走, 就把儿媳妇和老公公留在家里的,自家人有多么老实自己心里清楚, 可别人不知道啊, 指不定过两天就传出什么猥琐谣言来了。

  纠结半天没有纠结出个名堂来,孙二英一咬牙, 让生产大队的队长给开好介绍信, 强行把叶老头也拽上了火车。

  孙二英家刚走,就有谣言从生产队上传了出来, 所有人都说孙二英沾了自家姐姐的光, 之后也不回头道沟来了,有人说这消息是孙二英亲口承认的, 还有人说这消息是卫家小孙子叶明天嘴里传出来的……反正传得有鼻子有眼,最后还是生产大队长出来辟了谣。

  “户口都还在头道沟挂着呢, 往哪儿转去?人家就是出去探探亲, 关系那么好的姐妹俩, 十多年不见,好好唠唠怎么了?一个个大舌头,听风就是雨!”

  生产大队队长还是孙栋梁,他完全没想到,在孙二英的带领下,叶家人很快就要用现实行动打他的脸了。

  孙二英虽然心疼火车卧铺票花的钱多,但这是卫老太叮嘱过的,她咬牙买了票,一家人踏上了南下之路。

  火车一路从北向南,从漫天黄土走到绿植森森,从天荒地贫走到小桥流水,从没出过远门的叶家人都惊呆了。

  火车停在蓉城车站,叶家人就仿佛是土包子进城一样,呼吸着蓉城那刚刚下过雨后带着些许潮气的空气,闻着从远处飘来的幽香,听着叽叽喳喳的鸟鸣……孙二英同叶老头小声嘀咕,“这真是冬天么?怎么感觉我穿着棉袄热得慌呢?”

  叶老头摸出烟杆子来,“蓉城是南方,南方冬天不冷。你看那地上,水都不结冰,搁咱头道沟,早就冻得梆硬了,还有那地上的花花草草和树苗苗,都绿着呢!”

  孙二英了然,“难怪我姐来了这地方之后不愿意回去,搁我身上我也不乐意,这地方真好。同蓉城比起来,咱那头道沟真是山旮旯旯里的山旮旯旯了。”

  叶老头闷声不吭,眉头拧成一道‘川’字,如果他有能耐,他也想让自家孩子在蓉城这种大地方落脚扎根。

  当年离开头道沟的时候,卫国健已经十几岁了,他记得孙二英找什么模样,故而一看到孙二英们下火车,立马从车内钻了下来,冲孙二英她们摇手,“二老姨,我在这儿。”这句话他是用头道沟那边的碴子味方言喊的。

  熟悉的乡音,一瞬间就吸引了孙二英的注意,她眯着眼睛瞅了卫国健好一会儿才认出来,“是国健吗?大柱家大儿子?这十几年不见,你都长这么大了,比你叶子舅都要高一个头呢!”

  “二老姨,是我,您还记着我呢!”卫国健手脚利索地帮叶家人把东西搬到车后面拉货的车厢里,又让孙二英坐上了副驾驶,其他人全都坐到第二排座上去挤着,开车直奔小联排。

  透过车窗看向外面,叶家人的眼里都在放光。